在建筑工程中,砂是不可或缺的材料。砂石市場需求和豐富的海砂資源推動了海沙淡化處理設備的發展
以往建筑用砂大多來自內河,隨著內河環境保護力度加大,傳統砂石資源供應已經越來越少,同時城鎮建設和基礎工程的施工越來越多,對河沙需求量越來越大,傳統砂石資源已經滿足不了市場需求。
海砂相比于河砂,經過海沙淡化處理設備清洗后的海砂具有粒形好、含泥量低、成本低等特點,且我國沿海地區海砂資源相當豐富,資料顯示我國淺海砂資源總量為1.6萬億噸,發掘潛力巨大,分布集中,適合建筑的大規模科學合理的開采應用。
建設部于2004年就頒布了《關于嚴格建筑用海砂管理的意見》,2016年出臺了《建筑及市政工程用凈化海砂》(JG/T494-2016)質量標準,推動了海砂利用的規范化。通過海砂凈化項目的實施以及技術的推廣,可以有效緩解市場對河砂巨大的需求壓力,項目產品市場前景廣闊。
砂石作為工程建設過程中用量最大的基礎性材料,常常作為混凝土原料廣泛應用于房建與基建領域,同時也是公路、鐵路基床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具體而言,每平米城鎮建筑的砂石骨料用量平均約為800千克,每公里高速公路、高鐵的用量則分別為5.4~6.0、5.6~8.6萬噸。砂石市場需求自2001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,目前我國每年的砂石需求超過140億噸,近兩年仍保持較快增長。
砂石骨料主要包括天然砂石(主要是河砂,海砂較少且被嚴格限制)和機制砂石兩大類,過去30多年的高速發展建設中消耗了大量的天然砂石資源,天然砂石資源日益匱乏,目前國內天然砂石資源已經接近枯竭,僅有少數幾個省份還尚有少量天然砂石資源可供開采。
海砂是海里的石頭在海浪的沖擊下形成的顆粒,我國沿海地區海砂資源相當豐富,發掘潛力巨大,分布集中,適合建筑的大規模開采應用。2016年開始,原國土資源部部署了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工程,其中海砂資源潛力調查的開展,首次摸清了我國近海重點區域海砂、砂礦等資源“家底”:在我國近海50米以淺海域圈定海砂潛力區總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,其資源量約3434.3億立方米。提出鼓勵勘查區10個,其資源量為2045.3億立方米。
在此背景下,有堵、有疏制定海砂管理規劃,嚴格監管、適當海沙淡化處理設備開放海砂開采活動,有助于緩解全國巨大的建筑用砂需求。同時,除合理劃定海砂開采區內的海砂資源外,每年沿海地區航道疏浚、錨地清淤等活動也可產生大量海砂資源,可以對這些海砂進行充分的廢物再利用,通過海沙淡化處理設備工藝生產建筑用砂。
綜上所述,在目前建筑市場用砂量大,且嚴重缺乏的情況下,用河砂是開采資源,用機制砂不僅是開采資源,且開采過程會產生污染物等諸多問題,而本項目用清淤疏浚物進行海砂凈化是廢棄物的再利用。砂石市場需求和豐富的海砂資源推動了海沙淡化設備的發展